使用網(wǎng)絡“放大鏡”安陽西高穴村鑒別曹操墓的真?zhèn)?/strong>
隨著近年來遺產(chǎn)理念的廣為傳播,考古學作為與民族血脈直接的勾連,越來越近地走入公眾視野?;ヂ?lián)網(wǎng)的普及,理論上讓每個公民都擁有了一只麥克風,進入人人都有話語權的時代。考古學的勃興遭遇網(wǎng)絡民主的高揚,曹操墓的爭論高燒不退就幾乎成為一種必然。曹操墓真?zhèn)蔚恼撧q,已不僅是學術界的“家事”,而成為人人都有資格談論的公共話題。這在一定程度上,為學術研究的嚴謹性提供了監(jiān)督氛圍,使得專家學者的學術判斷要符合科學規(guī)范和學術良心。學術的這種社會責任已不單單是拿出一個結果,而是要面向公眾進行耐心的解釋。對于屬地政府的文物保護,則更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有效監(jiān)督。
曹操墓究竟是真還是假?實際上,從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安陽西高穴村發(fā)現(xiàn)曹操墓起,這場關乎真?zhèn)蔚臓幷撛谌珖秶鷥染蛷奈赐P?。這恐怕是國內考古史上受關注度更高和參與面廣的一次討論,不足一年時間,這場討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已經(jīng)由考古界內部的學術爭論擴大發(fā)展成公共文化事件,直至蛻變?yōu)榻裉斓膴蕵钒素浴?br/> 然而,在網(wǎng)絡這個“放大鏡”之下,這場真?zhèn)沃娲_實有點變了味兒。個別利益群體的自我炒作,捕風捉影的猜測指責,個性與叛逆的自我標榜,恰恰因為擊中了當下學術公信力下降和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要害,而深得民意。網(wǎng)絡意見,往往就被貼上了民意的標簽,只要振臂一呼,就會應者云集。個體的偏見不可怕,怕的是將偏見視為對現(xiàn)有秩序的反叛,冠以“民意”,進而演化為多數(shù)人的網(wǎng)絡暴力。近年來頻發(fā)的“人肉搜索”等事件,就不斷提醒著我們網(wǎng)絡民意非理性的一面。
而今,這種無形的暴力已經(jīng)讓學者備受干擾,正常的學術研究也被侵擾。在“曹操高陵考古發(fā)現(xiàn)專家座談會”上,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白云翔就代表深受其害者呼吁“西高穴二號大墓是不是曹操墓,說到底是一個學術問題。學術討論應當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(fā)和民主平等的原則。大膽假設是必要的,但后必須落腳在小心求證上?!?br/> 曹操墓仿佛一面鏡子,映照的是時下世態(tài)——對學者專家的集體失信,對河南一省的地域偏見,對所謂民意的盲從和迷信,以及國人的沖動、浮躁與自負。欲還這座千年古墓以歷史真實,考古學家、地方政府、公眾各方,其實不妨放下偏見,以寬容平和的心態(tài),通過時間和學術的手段去剝離迷霧,探尋真相。畢竟,面對未知的久遠過往,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研究。